職涯策略思考Part 0:離校前的建議

職涯策略思考Part 0:離校前的建議

社會大學3年級的我,目前仍在知名日商當小弟工程師。不知道是因著公司的招牌還是覺得我真的有料,最近有些學弟妹有來問我對於職涯、工作的想法。年資輕輕的我照理說沒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,但過去有兩個特別的經歷,讓我對於職涯規劃有很深的體悟。

一、新創美商工程師

當初進到這間新創公司,是因為有一位我在教會非常敬重的大哥在裡面做事,想到說:「聖經說要服事那些在主裡擺上的人,如果我在他旁邊協助他,豈不是更好?」這句話便成了我核心的價值,即使周遭許多朋友的持反對意見,但我仍舊思考著如何在工作上把事做到最好,「像是做給主的,不是做給人的。」

而因為新創公司的特性,一個人當10個用,所以我很快地就熟悉了產品的開發流程,從業務拜訪客戶、畫產品圖、找供應商、跑工廠、買材料、送樣品、生產管理、安排組裝線,除了出貨的細節外我都有參與過。與美國人開會討論產品、跟著主管們制定ISO與公司制度,這些經驗也讓我對公司營運有更深的體會;更難得可貴的,是有機會認識許多中小企業的老闆。建立合作關係後,我都會請教他們對工作、人生、創業的看法,也讓我更深地去思考自己工作的本質,如何規劃職涯組合。

二、一年百書與商管學院課程

第一份工作告一段落時,我重回學校攻讀研究所,但我已經擺脫了學生的心態,想要更多地探索這世界運行的本質。所以除了研究外,我更修習了將近5堂外系研究所的課,從商管學院、專利所、自動控制所到色彩所,都操練我面對全新的領域時,要如何快速地構築知識架構。除此之外,我也立了一個Flag,要在一年內讀完100本書、每份寫心得給圖書館,最後也在校長的手中接獲書香獎。現在,我很多的知識架構都是從閱讀中獲得,更是藉此認識更多很厲害的人物,像是畢業生代表、國手、CTO、總經理特助、副理、企業講師等等,都是從聊書開始相識的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–我是分隔線——————–

如果你即將畢業,又或者開始對工作有點迷惘,建議你可以開始做兩件事:

  1. 閱讀書籍或聽Podcast,特別去吸收關於工作、職涯、企業、社會運作的內容。你我都身處在這個世界的大系統中,唯有知道這個大系統現在的運作邏輯,才能更加明確地了解身為小螺絲釘的我們是什麼、該做什麼、做什麼才有意義跟價值。

  2. 盤點自己的需求與供給:你每個月需要多少錢?近3年內是否會有重大開支?你又有哪些技能或經歷是有用的?如果在技能或在經歷上有所缺乏,可以善用手邊的學習資源做累積,即使只是閱讀專業書籍,也可以把一篇一篇的閱讀心得累積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,等到面試時就可以拿出來當作一筆有用的資料。

不知道怎麼開始規劃,往往是 「因為知道的資訊還不夠多」 。有太多種規劃的方向跟人生的定義可以去搜尋、自己思考,但我會著重在 規劃的方法 做分享,希望對學弟妹們有些幫助。

下一篇:薪水與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