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的職場力——陳玨叔叔James的訪談

基督徒的職場力——陳玨叔叔James的訪談

出了社會、開始工作了,我便開始思考一個問題: 「基督徒在職場上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?」

在因緣際會下,有榮幸向微軟大中華地區的副總James請教這個問題。雖然退休了,但他仍舊把每天排得滿滿的,勇於嘗試許多不同的事情;在談笑之間,感覺到他仍有高階職場人士的那種敏銳,要說他還在工作,我想也不會有人懷疑。

Q:(簡述個人的經歷)
A:在家裏並不是最會唸書的那個,不過還是努力考上了海大環境工程系,畢業時最大的願望是能夠到海洋研究船上面工作,但到了美國念書的時候,才發現如果繼續這樣念下去會餓死,所以才改去念財經所;而當時剛好碰上資料科學正在興起,所以又改念資管所相關的課程。也是因為這樣的決定,才能到電腦產業相關的公司工作,一直到微軟退休。

Q:如果當年先想到「大學科系跟未來工作有關」的話,你會怎麼選擇呢?
A:雖然真正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大學畢業的時候,不過只要跟隨主、主就會開路。也是因為這樣的機遇,我才能在念碩士的時候遇到我的妻子(笑)。
對於大學生,我會建議他們對未來要保持彈性;一個人的興趣、志向都會隨著時間改變,沒有人能保證未來會怎麼變化,但是要保持彈性,才能適應任何變化。

Q:在台灣的年輕人,普遍對工作沒有明確目標,但身為基督徒的我們,該如何去看待工作與工作的本質?
A:無論我們在哪裡,我們都是要為了傳福音盡一份力。 聖經的價值觀也是要我們努力工作的,並不會因為信了主而有所區別。所以面對工作上的事,我們要努力完成主管所交辦的任務,因為公司就是一群人一起創造價值的地方,不養閒人。
如果你仔細地想,「公司」這樣的架構,是不是也跟教會的組織架構很像呢? 當時基督教傳到歐洲的時候,不僅使當時的維京人、日耳曼人脫離野蠻、進入文明的時代,更是改變了他們做事情的方式,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企業組織架構,都跟教會的組織架構很像,工作內容也很像是教會工作的延伸,例如現在常講的「行銷」,幾乎就是教會常說的「傳福音」,只不過在職場上,所傳講的內容不再與上帝有關,需要有人再將福音傳給人們。

Q:但是在職場中,我們也常常會遇到信仰上的衝突,例如商場上「喝酒喬事情」的飲酒文化,或是台灣傳統的開工祭祀儀式。在您的職涯中,是否有遇到相似的事件?您又是如何去回應?
A:在美國也會有這種員工的酒局,常常是一項大專案完成後,大家就會相約一起喝酒。但是美式的酒局是拿著一杯酒、小酌一口,注重的同事之間的彼此交談。我曾經也在日本的NEC工作一年,有見識過日本人那種喝到爛醉、醉倒路邊的那種;這時候就要站穩自己的立場,小酌即可,但不要喝醉。雖然我沒有在台灣工作的經驗,但我聽過其他基督徒的經驗是,他們自己遇到開工儀式時,也表明自己的信仰身份,不會去到最前面,但仍會到場、在會場的邊緣遠觀。
在面對這些信仰衝突發生時,我們需要「追求和睦」,不是因為我是基督徒,就一昧地強調自己的與眾不同,而是儘量在自己的立場上,同時讓人感受到「有被支持」的感覺,我覺得這點是很重要的。

Q:在企業中,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需要處理一些「必要之惡」,好比裁員、結束供應商合作關係,甚至是收掉一個部門。在這一點,以基督徒的角度可以怎麼去思考及面對?
A:公司存在的目的是「一群人一起創造價值」,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適任的人的時候,我們也必須做全盤的考量、將他辭退,讓他趕緊去找下一份他合適的工作,尤其在微軟的時候,這種事情更常發生。並不一定是能力問題,可能是適性不同而已。
而「裁撤部門、組織重組」,在美國企業也是常有的事情。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AT&T做無線電相關的工作,但因為組織重組才離開的。這在企業內是常有的事,大家也不會責怪誰,繼續找下一份出路。

Q:在您的職涯中,您覺得給您最大幫助的建言是什麼?
A:Just do it, work hard, do the best. 這麼做的目的不僅是把事情做好、建立自己的好名聲,更是為了能夠將福音傳給職場上的人,好讓更多人認識基督。